中国建筑设计的尊严与希望_普利兹克指出,有关现在和过去的适当关系问题,王澍提出得非常及时,中国最近的城市化过程引起了争议:建筑是应当以传统为基础还是应当展望未来。就像任何伟大的建筑一样,王澍的设计超越了那场争论,造就了没有时间限制、深深植根于自身环境又具有普遍性的建筑。北京办公室装修
2月28日,中国建筑设计界的狂欢之日。中国建筑师首获“建筑界诺贝尔奖”——普利兹克建筑奖的消息传来,获奖者为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王澍,代表作品包括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园一、二期工程,宁波博物馆等。酒店装修
而就在同一天,2004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奖建筑师扎哈·哈迪德(ZahaHadid)在北京举行了媒体见面会。在谈及王澍获奖的消息时,她称:“这说明普利兹克奖开放到了一个新的领域。”其所言的“新领域”与发起普利兹克奖的凯悦基金会(HyattFoundation)主席普利兹克(Thomas J.Pritzke)的观点或有相似之处。在宣布王澍获奖的消息时,后者称,选中49岁的王澍是因为承认中国在发展建筑理念中将要起到的作用。 会所装修
普利兹克指出,有关现在和过去的适当关系问题,王澍提出得非常及时,中国最近的城市化过程引起了争议:建筑是应当以传统为基础还是应当展望未来。就像任何伟大的建筑一样,王澍的设计超越了那场争论,造就了没有时间限制、深深植根于自身环境又具有普遍性的建筑。
事实上,与在中国声名远扬的明星建筑师扎哈相比,获奖之前的王澍低调得多。而两者的建筑设计风格也迥然相异。
扎哈以“打破建筑传统”为目标,设计一向以大胆的造型出名,有建筑界“解构主义大师”之称。
然而,这种“本人主义”的思维近年来已经引来了不少非议。一些来自规划领域的评论认为,尊重周边环境、尊重人的生活方式是城市发展的底线,建筑设计要在健康的城市框架内有规律地进行,而不是试图用几个建筑的震撼效果来定义城市。 家居风水
而王澍恰恰在很多场合一再重申,当建筑师拥有强大的专业职权,足可干预到成千上万户的生活方式时,反倒要清醒,尤其是处于大建设的特殊时期。办公家具
王澍的作品,则充分体现“人本”的设计理念,凸显其中人与环境,建筑与环境相辅相成的关系。如象山校园,总面积6.5万平方米的校园与不高的象山相融共存,尤为突出的是,建筑用的超过330万片瓦,还有旧砖和石板,都是他从华东各省拆房现场收集而来。在他看来,“中国房子一向讲求循环利用,用过就扔不是我们的传统,而材料的循环再用也使新建筑刚一建造起来,就带着50年,甚至上百年的历史。”与“在工作室里吃饭”的建筑师所不同的是,王澍喜欢干活,从小就干农活和家务。他认为,“中国传统营造法式的核心就是要会做,甚至应该亲手去做,才能够了解真正的建筑。而人与人之间最根本的区别,则在于基础,这种基础就是生活的真实底色。”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副院长王中称,“普利兹克奖来得很及时”。他提出,今天中国的超城市化进程是前所未有的,建筑设计师拥有大量的实践机会,但“我们是否利用这个机会向世界展现了我们的主张,对人类的文明做出了我们的贡献?普利兹克奖为我们带来了历史的判断。”从某种意义上说,两位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奖者在这片土地上的作为,代表了两股力量,而它们的此消彼长,则决定了中国城市未来的走向。北京办公室装修
王澍的建筑作品并不多,以作品而论,他更像是业余的建筑师,但他却是建筑领域真正的学者。在给新生上课时,他会让他们去看吴山民居——杭州城里最后的村落,并且让他们去观察当地人的生活方式。王澍的良苦用心是,让学生们明白:造房子是一种最朴素、最基本的实践活动。而当这些未来的设计师们将这一理念运用在将来的设计中时,就是中国城市和建筑的希望所在。